第21章 嫁错郎

多年来一直在反思,日子怎么会过成这个样子?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随着思绪又回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,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女孩,在她最好的年华,稀里糊涂听从父亲的安排,嫁给了一个并不了解的男孩。其实订婚的当天,听了男孩父母的一席话,她已经知道自己根本不适合这样的家庭。可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悔婚。两个月后,她还是成了男孩的新娘。

记忆里,没作过新媳妇,怀孕期间也没有过特殊待遇。在婆家生活的十个月,总有一种拘束感,直到现在也没有家的感觉。说起来老公家在当地,当时也是有名的富裕人家。结婚头年老公没有工作,手头一直很紧。那时住在村里,买菜要到十里以外的乡里。记得有一次,老公采购回来,婆婆坐在沙发上和儿子对账,有十块钱怎么也对不上,婆婆紧着追问:怎么差了十块?后来,还是我突然想起来,才算了结。

1994年农历进入四月前后,院里的杨树叶已经绿的耀眼,却下了一场冬天也很少有的大雪。我家和他家同村,所以刚结婚时和结婚前没多大区别,成天可以往家跑。那两天身上起了红疹子,母亲凭经验认定出麻疹。于是下午回了婆家,并和婆婆说明了情况。当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,第二天天气寒冷了很多。趁老公出院子的工夫,婆婆委婉地说:“出麻疹不能出去上厕所,按说应该让你妈伺候好。”这不就是让回娘家吗?二话没说,穿衣服回家。老公不知情,还有点小生气:“你昨天才回来,又去。你是不是不想和我过日子?”当时也没有解释,只说自己想回。怕冻着,老公硬让穿上了他的军大衣,又把我送回娘家。一进门母亲也是大睁眼,“这么厚的雪,又怀孕又麻疹,昨天下午才回去,今天怎么又下来了?”怕母亲担心,仍然那句:“我想回咱家”。在母亲家呆了大约一个星期,身体基本痊愈,四月初七晚才被接回家。多年后,和老公提起这件事,人家压根不相信,说:“我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,怎么会说那种话?”就是因为这段记忆,永远记住了那场埋脚脖子的春雪。

转眼到了九五年冬,第一次给儿子去打防疫针,正好赶上老公休息。两个人抱着孩子正要岀门,婆婆堵在门外。一问情况,马上就说:“把她送去,你和妈逛街去。”我俩谁也没说个“不”字,等把我娘儿俩送到医专,一家人开车扬长而去。一个女人大冬天抱着九个月大的孩子,又是办手续、又是打针、又是化验,上下楼转了三圈。最后连医生都抱打不平:“哪有这样的家人,第一次打,竟然没人管。”等你抱着孩子步行到楼下,人家正好也逛回街。一家人坐在客厅说说笑笑拉家常,你呢,放下孩子忙着做饭。等吃好喝足,开着车又是扬长而去,等你收拾完已是下午三四点了。母亲的突然离世,让我突然顿悟:以后绝对不能再委屈求全地活!

于是,母亲走后的第二年正月,婆婆又准备教育媳妇,第一次顶撞了她;并且义正言辞地警告她:再凭白无顾地欺负我,就和她儿子离婚。从那以后,公婆的行为收敛了很多。

儿子眼看要上小学,抓紧时间落实户口问题。老公的朋友主动帮忙,可以把我的户口农转非。但被公公拦了下来,为了可怜的自尊心,我愣是没办。最后把老公的户口从原地迁到了这个学区,儿子的户口有了着落。

老大的房子比我家大二十多平,结婚时就说有机会帮助换个大点的。谁知公婆在大儿子的忽悠下背着小儿子偷偷买了小房子,等装修需要钱的时候,才告诉我们。那时的房价只有七百每平,他本可以兑现承诺,他们住我家房子。可人家只说了句空话,你还当真。等到产权证下来,无意中打开一看,房主是大儿子,这下更明白了。

2003年表姨给介绍了一套房子,准备自己买91平,表妹要80平。连同婆婆一起相跟着看了房子,都觉得挺好。后来表妹退出,171平当时要价11万,很想买又拿不出那么多钱,家人默不作声,最后不了了之。第二年房子开始涨价,没几年涨的没机会再买。直到2016年才买下现住的房子,同时也买下了灾难。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